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1篇
  免费   610篇
  国内免费   812篇
测绘学   61篇
大气科学   1022篇
地球物理   415篇
地质学   848篇
海洋学   294篇
天文学   31篇
综合类   91篇
自然地理   22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66篇
  2021年   73篇
  2020年   84篇
  2019年   94篇
  2018年   93篇
  2017年   101篇
  2016年   94篇
  2015年   109篇
  2014年   124篇
  2013年   137篇
  2012年   122篇
  2011年   124篇
  2010年   97篇
  2009年   151篇
  2008年   150篇
  2007年   167篇
  2006年   148篇
  2005年   125篇
  2004年   106篇
  2003年   102篇
  2002年   101篇
  2001年   92篇
  2000年   82篇
  1999年   77篇
  1998年   85篇
  1997年   51篇
  1996年   52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黑色旅游是当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之一,黑色旅游开发是自然灾害发生地灾后恢复的一种重要方式。以往研究较多关注战争与事件型黑色旅游地,对自然灾害遗址型旅游地的研究较少。本文以汶川地震北川遗址公园为案例,构建了参观者动机测量量表;通过因子分析得到了教育与纪念动机、社交与亲情动机、感受与见证动机、认同与求新动机和好奇心动机五大类参观者动机类型。为分析和比较不同来源地参观者动机的特征,探究事件关注度和认知欲望对不同类型动机的影响程度差异,分别以全体参观者和四川参观者为样本构建了结构方程模型。结果显示:全体参观者模型中,事件关注度对教育与纪念、社交与亲情等动机影响较大,而对好奇心动机影响较小;认知欲望对教育与纪念、感受与见证以及好奇心等动机影响较大,而对认同和求新动机影响较小。在四川参观者模型中,参观者对汶川事件的关注度不能激发感受与见证动机,认知欲望对社交与亲情动机的影响也不显著,而对于汶川地震地区的认同感和集体认同感较强。  相似文献   
92.
东北夏季月低温事件的定义及大气环流年代际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60-2009年东北地区150个地面测站的逐日气温资料,定义了东北三省夏季月低温事件(简称MCSE),并将其分为5类。结果表明:MCSE发生频率在20世纪60-70年代较高,80年代逐渐减少,90年代显著减少; 6月和8月以第Ⅲ类MCSE为主,而7月则是第Ⅱ类;在冷气候背景下,第Ⅱ类MCSE正涡动能量是由高纬向中纬度传播,正常背景下是由中纬度向高纬度传播,第Ⅲ类则与之相反,暖背景下第Ⅱ类MCSE的能量传播方向与冷背景一样,而第Ⅲ类则先是由低纬度向高低纬度传播,然后是由高纬度向低纬度传播;同时还发现,在冷背景下第Ⅱ类和第Ⅲ类MCSE,中国东北地区都是处于大范围强冷空气带的覆盖下,而正常期气候背景下这两类MCSE的东北冷涡和乌拉尔山阻塞高压(西阻)都比较明显,在暖背景下,第Ⅱ类MCSE的阻塞高压(中阻)、鄂霍次克海阻塞高压(东阻)以及东北冷涡系统都很明显,而第Ⅲ类MCSE的阻塞高压(中阻)和东北冷涡明显。  相似文献   
93.
以《清实录》为历史数据源,以事件频次(县次/年)为代用指标,重建清代(1644—1911年)华北平原动乱事件序列。结果表明:世纪/年代尺度上的冷期或降温阶段的动乱频次高于暖期或升温阶段;干旱事件对动乱的触发作用比洪涝明显,干旱指数与动乱频次显著正相关,19世纪3次大规模农民起义均发生在极端旱灾背景下。上述对应关系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显著程度有所不同,较短时间尺度(年代/年)上的规律在清代早期不明显,从18世纪末开始,随着人-地矛盾的激化逐渐明显,其程度随时间推移而加强。  相似文献   
94.
Earthquake-related electromagnetic observation aims at finding abnormal electromagnetic variation associated with earthquake possibly. The existing studies have proved that this method is, to a large extent, effective in short-term and impending earthquake predication. This paper summarizes progress and discusses some related problems in this field. Some requirements for observation system have been proposed to improve monitoring level. As a case observation using the reformed observation system in Jinghai seismologic station, Tianjin, some results are given.  相似文献   
95.
任荣彩 《气象学报》2012,70(3):520-535
基于1950—2009年60a月平均Nino3指数和NCEP/NCAR第一套等压面再分析资料,关注3—5a时间尺度的强ENSO过程与平流层环流年际异常的时空联系及其机理,通过对此期间出现在3次持续强ENSO阶段中的11次3—5a时间尺度的强ENSO过程的诊断表明,平流层环流的年际尺度异常与3—5a时间尺度的强ENSO循环过程密切耦合。极夜急流强度趋于在ENSO暖/冷峰值之后减弱/加强,最大异常值多滞后ENSO峰值约1/4周期(接近1a),出现在ENSO峰值之后的下一年冬季;且3—5a时间尺度的ENSO峰值愈强,滞后约1/4周期出现的热带外平流层纬向风的年际异常也愈强;平均而言,这种年际时间尺度的耦合关系,也对实际的季节尺度平流层极涡振荡的强度和性质有显著的调制作用。进一步研究这种滞后耦合关系与年际时间尺度的行星波活动异常的联系发现,在暖ENSO峰值所在的当年冬季,对流层高层被强迫出年际时间尺度的太平洋-北美(PNA)型异常环流,而与冷ENSO峰值相对应的是相反的太平洋-北美异常型;这种太平洋-北美型与平流层热带外地区的行星波1波的发展相联系;在ENSO峰值之后的下一年冬季,太平洋-北美型环流减弱但对流层高层的主要异常分布在中高纬度,多对应着平流层行星波2波的显著增强,与平流层极区最强的高度异常相联系。行星波活动所引起的经向动量通量和经向热量通量的辐合、辐散异常对平流层滞后异常响应的贡献,存在显著的阶段性差异,在不同的阶段两者可以共同起作用,也可以分别起作用。  相似文献   
96.
POSSIBL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SO AND BLOCKING IN KEY REGIONS OF EURASIA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Using reanalysis data provided by the U.S.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National Center for Atmospheric Research,the potenti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l Ni?o-Southern Oscillation (ENSO) cycle and blocking highs in three key regions of Eurasia (Ural,Baikal,and Okhotsk) from 1950 to 2008 is analyzed.Composite analysis of 500 hPa geopotential height field during different stages of ENSO reveals that in the winters of El Ni?o (EN) years,there is significant negative anomaly of geopotential height in the three key regions.In the winters of La Ni?a (LN) years,on the other hand,significant positive anomaly of geopotential height is observed in Eastern Ural,Baikal,and Okhotsk.In summer,Okhotsk exhibits positive anomaly,which is significant at a confidence level of 90% by Student’s t-test during the developing stage of an LN year.In the developing stage of an EN year,geopotential height field at 500 hPa manifests positive (negative) anomaly in Baikal (Ural and Okhotsk),while the geopotential height field at 500 hPa exhibits positive (negative) anomaly in Ural and Okhotsk (Baikal) during the decaying stage of both EN and LN years.However,these abnormities are insignificant in a developing EN year,decaying EN year,and the summer of a decaying LN year.By analyzing 500 hPa geopotential height field during different phases of the ENSO cycle,it is observed that results of the case study are consistent with those of composite analysis.Annual average blocking is likewise examined during the different stages of ENSO from 1950 to 2008.Combined with composite analysis and case study,results indicate that blockings in the three key regions are suppressed (enhanced) during the winters of EN (LN) years.In summer,the influence of ENSO on the blockings in the three key regions is not as significant as that in winter.Evidently,developing LN may enhance blockings in Okhotsk.Influence factors on blockings are various and complex.This paper indicates that the influence of ENSO on blockings cannot be neglected,and that it is crucial to related operational forecasting as a potential signal.  相似文献   
97.
南印度洋副热带偶极模在ENSO事件中的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晏红明  李崇银  周文 《地球物理学报》2009,52(10):2436-2449
南印度洋副热带偶极模(Subtropical Dipole Pattern,SDP)是印度洋存在的另一种很明显的偶极型海温差异现象,在年际和年代际尺度上均有十分明显的表现.而目前有关印度洋海气相互作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赤道印度洋地区,针对南印度洋地区的工作还比较少,特别是有关南印度洋海温与ENSO(El NiDo-Southern Oscillation)事件关系的研究.本文初步探讨了年际尺度上南印度洋副热带偶极型海温变化差异与ENSO事件的关系,发现SDP与ENSO事件有密切的联系,SDP事件就像连接正负ENSO位相转换的一个中间环节,SDP事件前后期ENSO的位相刚好完全相反.进一步,本文通过分析SDP事件前后期海温、高低层风、低层辐合辐散、高空云量和辐射等的变化特征研究了南印度洋偶极型海温异常在ENSO事件中的作用,结果表明:SDP在ENSO事件中的作用不仅涉及海气相互作用的正负反馈过程,还与热带和副热带大气环流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关,特别是与东南印度洋海温变化所引起的异常纬向风由赤道印度洋向赤道太平洋传播的过程等有十分直接的关系;同时,SDP对ENSO事件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还依赖于大尺度平均气流随季节的变换.  相似文献   
98.
对广西东部大瑶山-大明山地区分别位于早古生代不整合面之下和之上的寒武纪和泥盆纪地层进行了系统的碎屑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研究.除少数为早太古宙锆石外, 寒武纪地层碎屑锆石的年龄主要有2.7~2.6、~1.8、1.4~1.1和~1.0Ga四组峰值及分别为250Ma和105Ma的热液改造年龄记录; 泥盆纪地层碎屑锆石除少数具有古太古代年龄外, 其余主要形成于~1.7和~1.0Ga, 并记录了强烈的~100Ma的热改造事件.这些特征表明, 研究区具有华夏陆块的属性, 扬子与华夏陆块的边界应位于该区西北以远; 经加里东构造事件后, 研究区沉积盆地的物源区发生了改变, 因而加里东期岩浆作用在本区并没有显示.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分析, 加里东事件可能指示了已裂开古陆块与华夏陆块间发生的斜向碰撞, 而大瑶山-大明山地区为沿垂直于该碰撞方向挤压形成的被动盆地.区域地层中部分碎屑锆石U-Pb同位素组成的重置和热液锆石的形成, 反映了研究区在印支期和燕山期存在大规模流体参与的热改造事件, 这些热液对流作用应是导致本地区乃至整个华南褶皱带陆缘Au-Cu多金属矿带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9.
首次系统地利用浙江长兴煤山剖面牙形石化石, 依托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激光剥蚀等离子体质谱仪(LA-ICP-MS) 获取牙形石微区原位元素含量信息.结果显示, 牙形石的Ce异常和稀土总量出现快速的波动, 它们均反映出P/T之交环境(氧化-还原、生态条件等) 的不稳定性.这些微量元素特征可以很好地与古海洋环境和生物绝灭事件耦合.这一研究将为系统探索全球古生代末生物大灭绝及其后生物复苏的过程、时限与古海洋化学及古生态变化性质等问题的研究提供新的途径, 并有望对这些重要科学问题提供有效的制约.   相似文献   
100.
喀左盆地下白垩统九佛堂组油页岩特征及控矿条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野外地质调查和岩石学、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喀左盆地3个油页岩层群分别发育于下白垩统九佛堂组的一、二、三段,以位于三段的第三油页岩层群的工业意义最大;油页岩常与上覆沉凝灰岩或其它凝灰质岩石呈伴生关系。油页岩(矿石)类型有泥岩、具粉砂质条带的含钙-钙质泥岩、泥灰岩和页岩4种类型,以前两者为主;低品级油页岩体积分数为50%,中品级油页岩体积分数为42%,高品级油页岩体积分数为8%,均属高灰分油页岩。油页岩的有机质类型为腐植-腐泥型,源于低等植物;浅湖-半深湖形成的油页岩(矿石)类型为含粉砂质条带的含钙-钙质泥岩,深湖形成的油页岩(矿石)类型主要为泥岩;物源区母岩类型对油页岩的化学成分特征及灰分成分类型具有明显的控制关系;火山喷发的灾变事件终止了油页岩的成矿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